2023-02-25 04:47:36 来源:北京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讯(记者 刘苏雅)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日前在京组织召开“羲和号”卫星在轨试验总结评审会。与会专家认为,“羲和号”卫星完成了全部在轨试验项目,实现了“双超”平台试验和科学载荷试验的工程目标,获取的数据有力支撑了太阳Hα光谱科学研究,完成了搭载载荷原子鉴频太阳导航仪在轨验证,卫星工程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工程研制建设总要求。
作为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于2021年10月14日发射升空,在距离太阳1.5亿公里的轨道上开展科学观测活动。目前,它已经实现了观测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光球及色球表现、观测太阳暗条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色球表现、获取全日面Hα波段多普勒速度分布这三项最初设定的科学目标,并实现了多个“国际首次”观测成果。
“羲和号”之所以能出色完成“太阳摄影师”的任务,离不开其搭载的具备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的“双超”卫星平台。非接触式磁浮卫星平台的设计,让拍照更稳、更准,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将磁悬浮技术在航天器上进行工程应用。
目前“羲和号”科学载荷每天产生约1.1太字节的原始数据,经过标定后,产生可供直接研究的一级科学数据约760吉字节。这些科学数据向全球开放共享,被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科学家下载使用。“羲和号”还加入了国际太阳探测卫星联合探测体系,已完成了多次联合太阳观测,产出了丰富的科学成果。
后续,“羲和号”将有望更近距离“看太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将继续推进羲和系列任务的深化论证和工程落地,从地球轨道向日地拉格朗日点,再向太阳极区、抵近太阳处进发,逐步开展对太阳的全方位、综合性观察。